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附录拖延症之辨别和应对(心理科护士长的学习总结)

之前,作者引用的百度关于拖延症的概念和预防。这里是我们单位好几位心理诊疗方面有深切爱好的朋友,有些护理组的老师,给出的一些观点。

现在和大家做一个分享。

这是我们一位医院的心理科护士长,关于拖延症的深入思考和总结。她演说的内容,我原文记录如下。

1. 拖延症如何辨别?

如何辨别某种状态,需要识别该状态的特征,然后才最大可能地做出相对精确地判断。以下是关于拖延症特征的一类详细表述,个人的观点,请不要对号入座,更不要因此而自怨自艾!

第一个特征:主观的选择。

所谓主观的选择,甚至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有意的选择推迟和去做其他的事情而不是有客观的原因。这种情况非常多见。

比如计划9点钟开始学习,玩游戏太入迷了,完全忘了学习任务。就不是主观上有意识的选择,而是没有意识到,那么他是不是就不属于拖延症了呢?当然是不一定,如果你明知道自己玩游戏会入迷,没有采取措施仍然选择玩游戏,那么他就属于拖延症了。

因此,我们必须要仔细品味其中所蕴含的深邃内涵以及那些精妙细微的地方才行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其背后的意义,并从中汲取到更多的智慧与灵感。这些内涵和细腻之处往往隐藏得很深,如果不加以用心去感受、去揣摩,很容易就会被忽略掉。而一旦错过了它们,我们就可能错失一次提升自我认知和审美水平的绝佳机会哦~所以说嘛,大家可千万别小瞧了这一点一滴的积累呀!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在欣赏文学作品时更是如此呢!让我们一起努力吧,相信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们一定能够成为更好成为创造者!

第二个特征:有意义,如何判断一件事是否有意义呢?

就看做这件事能否帮助你逃避痛苦或者获得利益,比如不交论文就毕不了业,不复习就通过不了考试,不准时起床就会迟到,锻炼是为了更好的身材和健康,学习是为了提高成绩和能力,工作是为了获得报酬和晋升。

当面对一件事情时,我们往往会权衡它是否能帮助我们逃避痛苦或获得利益,这种心理感受复杂而微妙。有些人可能会被痛苦驱使,将做这件事视为一种逃避,希望能从中寻得短暂的慰藉。他们可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试图忘却痛苦的现实,通过这件事来分散注意力,让自己暂时远离烦恼。

另一些人则更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